互聯網企業與環保企業的合作,成為共享智慧水務盛宴的常態化做法。
又雙叒是華為,2020年9月8日,華為與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,就包括智慧水務、智慧水利、智慧新能源等在內的智慧領域進行全面合作。
繼三川股份、威派格、上海昊滄、貴仁科技、北控集團、水發集團、武漢水務集團、東莞市水務集團等之后,華為在“智慧水務”這條鐵路上又開了一節車廂,自2020年以來更是呈現出了“提檔加速”的態勢。
智慧水務,到底擁有怎樣的魅力?
part 1
由設備層、數據傳輸層以及平臺層組成的智慧智慧水務,在3.0時代已經開始與大數據、ai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融為一體。
近年來,我國智慧水務進入高速發展期,無論是相關環保企業還是產業園區都積極布局。
據業界粗略統計的數據顯示,2016年,我國智慧水務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6%以上,2017年市場規模更是達到了17%左右,2018年已經摸到了百億門檻,漲幅近20%。
這樣看來,智慧水務市場規模漲幅連續3年都在15%以上,曲線飆升。
由于跟“信息”打交道,智慧水務這個產業鏈龐大,分羹機會眾多的市場也吸引了互聯網企業的“加盟”,主運營。
華為就是其中之一,還有百度、阿里、騰訊、萬科、中國移動等,搶灘市場的動作快且準,充分發揮了數據大佬的優勢。
可以說,目前在智慧水務常用的技術表現形式,從云計算、物聯網、大數據、動態監測,到bim建筑信息管理、gis地理信息系統、移動信息技術、ai、vr等,這些互聯網信息技術界的大拿都技高一籌。
因此,互聯網企業與環保企業的合作,成為共享智慧水務盛宴的常態化做法,也是目前更快速完善智慧水務體系的捷徑。
part 2
因此,互聯網企業與環保企業的合作,成為共享智慧水務盛宴的常態化做法,也是目前更快速完善智慧水務體系的捷徑。
畢竟,我國智慧水務雖說邁入了3.0時代,但其實很多項目都還停留在2.0的水平。
且總體來看,我國智慧水務的人工參與度仍然很高,業界對智慧水務的認知存在差異,標準和規范體系缺位。
“數據孤島”突圍還只是打開了突破口,應用場景鋪開尚需時日,這些問題想要加速解決,資源和優勢互補是有利于整個行業發展的擇優解。
而從另一方面來看,智慧水務進入“高端局”的基調已定,搭上“新基建”快車也并不那么難以理解了。
只要發展地足夠快,只要發展地足夠穩,新基建帶來的生態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新變革就能成為智慧水務發展的新起點。
追上5g的步伐,融入大數據中心建設,擠進ai人工智能新賽道,接駁工業互聯網,一切都可以變得水到渠成。
再拐個彎兒看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(reits)試點這個問題,新基建和水務項目同框,對智慧水務來說也不失為一次填補金融社會投資空白的機遇。
業界稱,廣泛集資,多渠道共進是reits帶來的顯見影響,有利于推動智慧水務投融資市場化,借此再加一層助推力。
資本驅利,環保守益,新時代智慧水務擒著環保的本質,踏入了資本的市場,卻也如魚得水。
來源:中國水星。僅供分享交流不作商業用途,版權歸原作者和原作者出處,若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